寻美云南

2025年3月,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,携手上海浦东新区新合善创公益事业发展中心,发起“星绣未来 寻美云南”非遗传承和乡村女性赋能公益项目,探索“全链条”赋能与“非遗+”等创新模式,支持非遗产业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,助力乡村女性在更广阔的非遗舞台展现文化自信。

捐赠额

500 万元

受益人数

1500

项目周期

36 个月

项目目标

项目为期三年(2025-2028),聚焦云南,以“非遗+”为抓手,通过焕新非遗技艺,唤醒非遗社区,唤起非遗关注三个手段,实现非遗产业可持续发展,激发乡村女性力量,推动乡村生机社区建设

Ÿ   赋能200位女性非遗带头人,重点帮扶15支非遗团队,支持带动1500名非遗从业者

Ÿ   开发不少于100款新产品,产出不少于5套行动手册

Ÿ   强化“星绣未来”公益品牌,构建1个新媒体矩阵,打造2个非遗街区

项目干预措施

焕新非遗技艺:开展“能力培养-团队管理-产品研发-市场推广”的全链条赋能,孵化合作社,同步打造云南非遗支持网络

唤醒非遗社区:挖掘非遗历史和文化内涵,传播传承故事,实现非遗可视化;支持乡村非遗社区发展,打造非遗街区,让非遗可感知

唤起非遗关注:构建“星绣未来”公益品牌传播矩阵,共创非遗产品;推动非遗与文旅和消费深度融合,实现非遗的商业破圈


社会问题

非遗已成为新时代的流量密码,但仍难掩深层次的传承困境。偏远地区的非遗传承人虽掌握精湛技艺,却受限于封闭环境与信息壁垒,难以突破产品同质化、设计陈旧、销售渠道有限的瓶颈。许多非遗技艺仍停留在静态展示阶段,未能融入现代生活场景,导致其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割裂。而部分已经进入商业化的非遗,又面临着过度符号化而导致文化内涵流失、开发模式粗放、产业链薄弱等现实难题。非遗要真正实现"见人见物见生活",既需建立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对话机制,更亟待构建包含创意孵化、品牌运营、市场拓展的完整生态体系。